学习宣传

当前审计实施方案制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2-10-30 00:00:00           浏览数:0

  审计实施方案相当于作战计划,是指导审计项目顺利实施、确保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的重要手段。因此,抓好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工作十分重要。

  一、审计实施方案制作中的突出问题

  审计署《审计机关审计方案准则》《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等有关文件颁布以来,各级审计机关都认真组织了培训学习,审计实施方案的质量也普遍有所提高。但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基层审计机关,仍然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

  (一)“克隆”审计实施方案的现象依然存在。有些审计人员片面地认为,审计实施方案只不过是一种形式,实施审计中变化较多,无法按方案进行实施。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其在审计实施方案的制作上应付差事、偷工减料,特别是当工作较忙时,便在旧方案上稍加改动后当做新方案使用。由于制作中的粗心大意,原方案中的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日期、审计组成员、审计目标等内容经常被原版“克隆”过来,闹出不少笑话,显得很不严肃。

  (二)审计重点不明确。突出审计重点,预测审计疑点,有利于审计中迅速、准确、有效地发现问题,是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方法。但在一些审计实施方案中,确定的审计重点往往是被审计单位主要会计科目的依次罗列,或是行业审计规范性要求的例行审计内容,鲜有个案特点。这种面面俱到、轻重不分的方案,导致审计实施中耗时费力效率低。

  (三)很少查阅和分析以往审计情况。审计机关以往审计情况是对被审计单位过去某一阶段的财务、经营管理或经济效益情况的一种客观、真实的评价,中介机构、内部审计的审计情况对审计机关也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查阅这些审计资料,可以很快地了解被审计单位过去的相关情况,特别是通过查看其以往执行审计决定和采纳审计建议情况,能够预测到该单位目前可能存在的问题,为确定审计重点,迅速发现新问题打开突破口。检查发现,有相当部分的审计实施方案在制作时没有查阅和分析以往审计情况,既影响了方案质量,又造成了审计资源的浪费。

  (四)重要性确定及风险评估生搬硬套。确定重要性水平是为了计算审计抽样的规模,评估审计风险则是设计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程序的直接依据,二者都是用于指导审计人员开展抽样审计,因此必须要写入审计实施方案。由于二者的计算公式和操作方法比较复杂,特别是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之间存在反向关系,加之审计人员平时对此缺乏研究和学习,导致在实施方案中生搬硬套,经常出现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之间的反向关系被颠倒为止向关系的问题。如此,其对审计实施的指导作用也就不言而喻。

  (五)宏观分析意识不强。审计的目的不仅仅是促进被审计单位纠正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举一反三的综合分析,发现某个系统某个行业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从完善制度、机制上提出建议对策,为党政领导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决策依据。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在制定审计实施方案时就要根据被审计单位情况,结合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预测,为审计中深入挖掘这些问题提供指导。而目前的审计实施方案中大都缺少这样的思路与做法,导致后期的审计报告中的建议空泛无力,审计报告批示率低,反映宏观问题的审计信息较少等等。

  (六)审计实施方案的修改程序不够规范。不少的审计实施方案在编制时就有种“干着看”的错误认识,因此在具体实施中,有许多方面与方案相差较大,但却未按规定履行相应的修改程序,有些审计人员虽然将改动的事项口头向主管领导作了汇报,事后却没有补办审批手续,也没有对方案调整情况加以文字记录,导致日后无法根据方案了解当时的审计情况。

  (七)语言文字方面的毛病较多。如,语言助词“的”、“地”、“得”混用的现象,语法修辞搭配不当、错别字的问题,以及字体字号和排版不规范的情况经常见到。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审计实施方案的拟制涉及审前调查、审计分析、重要性确定和风险评估、写作等诸多因素,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才能奏效。

  (一)切实增强对审计实施方案重要性的认识。认识不足,是导致审计实施方案质量不高的首要原因。一些审计机关虽然也对审计署下达的有关审计实施方案的准则、规定进行了贯彻学习,但由于措施单一,只满足于口头要求和一次性的学习讨论,导致审计人员出现印象不深、要领掌握不住、方案出错也不在乎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多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办法。如:采取出题答卷方式,组织学习、吃透《审计机关审计方案准则》、《审计机关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准则》及《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等项规定精神;采取样板引路的方式,通过开展优秀审计实施方案评比活动,鼓励优秀,鞭策落后;采取考核导向的方式,将审计实施方案的质量情况列入审计项目考核,促使审计人员始终有一种质量意识。

  (二)制度规范。各级审计机关应根据审计署对审计方案的要求和规定,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更为细化有效的审计方案制度。根据实际需要,还可增加审计实施方案的层层把关制度、质量考核制度和优秀审计实施方案评选制度等。有条件的还可开发审计项目管理软件,对审计实施方案的要素事项和实施情况进行信息控制。

  (三)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培训。针对审计重点不明确、审计重要性确定与审计风险评估技术不熟练等这些难点问题,可采取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进行培训学习。如,结合某个典型项目的开展,组织专题学习,以干代训,干中研讨,切实弄通搞透。

  (四)充分利用信息资源进行综合分析。要注意通过审前调查、查阅审计对象资料库以及至联网等渠道,人力搜集与审计项目有关的信息,通过综合分析,进而准确确定审计重点,尽可能排出审计疑点,用于指导审计实施工作。特别要强化宏观分析意识,拟写实施方案要与宏观经济管理相挂钩,尽量定出一至二个分析题目,以便项目完成后,能写出有决策价值的审计信息调研文章。

鲁IPC备13028537号 鲁公安网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中心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地址:青岛市城阳区长城路700号主楼|邮编:266109